台灣百科全書
Advertisement

簡大獅,宜蘭十六坎人[1]台灣日治時期早期的抗日領袖。簡大獅與柯鐵虎林少貓被並稱為「抗日三猛」[2]。因一再抗日,後被台灣總督府處決;於台北成仁。有關簡大獅的早期資料在正史少見,多見於文學散文。[3]

生平[]

甲午戰爭清朝敗於日本,簽立馬關條約臺灣割讓1895年台灣日治時期開始,簡大獅起事,他先率眾在大屯山山區一帶抗日。參加二次圍攻台北城的行動,明治31年(1898年)9月歸順台灣總督府,不久後受不了日軍橫暴又率眾繼續抗日,卻因事出倉促被日軍擊敗。簡大獅走投無路下,於明治32年(1899年)時偷渡福建漳州日本政府惟恐簡大獅回台作對,要求清廷交出簡大獅。

光緒二十六年(1900年,明治33年),清廷應日方要求將簡大獅逮捕,並遣返台灣。簡大獅得知將受日本人審判時,在獄中寫陳情表:「台灣歸日,大小官員,內渡一空,無一人敢出首創義。惟我一介小民,猶能聚眾萬餘,血戰百次, 自謂無負於清。去年大勢既敗,逃竄至漳,猶是歸化清朝,願為子民。漳州道府既為清朝官員, 理應保護清朝百姓。然今事已至此,空言無補。惟望開恩,將予杖斃。生為大清之民,死作大清之鬼, 猶感大德,千萬勿交日人,死亦不能瞑目。」 表其寧願被清朝處死之願[4]。但是,清官仍將簡大獅交給日兵帶回台灣處死。[5][6]

紀念[]

簡大獅處刑後,許多人為其悲傷,進士錢振鍠賦詩輓之:「痛絕英雄瀝血時,海潮山湧泣蛟螭,他年國史傳忠義,莫忘臺灣簡大獅。」[7]

相關條目[]

  • 棟軍
  • 義軍
  • 林朝棟
  • 李秉瑞
  • 李惟義

參考文獻[]

  1. 陳怡宏(2006年6月).邁向土匪之路──1895~1901 年間北宜古道與「土匪」興起關係.原文:「簡大獅逮捕歸案,他在預審時,說出自己的身世及做土匪的經過...緩緩道出:籍在宜蘭十六坎,現在有 64 歲的親生父親及 58 歲的老母。〈預審廷に於ける簡大獅の具狀(歸順を哀請す)
    〉,《台灣日日新報》,明治 33 年(1900)3 月 16」
  2. 臺灣文獻叢刊/五九,瀛海偕亡記/瀛海偕亡記 卷下,洪棄生,光緒三十二年
  3. 陸其國(2009年3月13日).悲情簡大獅.新民晚報.於2013年8月5日查閱.原文:「關於簡大獅的史料,正史鮮見記載,倒是阿英編《甲午中日戰爭文學集》中收錄了《簡大獅慘死憤言》、錢振鍠《簡大獅傳》、徐珂輯《甲午戰爭軼聞·簡大獅愛國》等珍貴資料」
  4. 甲午中日戰爭文學集 〈簡大獅慘死憤言〉,作者:佚名,1958年,阿英(錢杏邨) 編,中華書局
  5. 徐珂 編輯(1928年).臺灣文獻叢刊/二一四 清稗類鈔選錄 簡大獅愛國.商務印書館.原文:「閩人簡大獅,少有勇名,富民族平等思想。市井傭工請見,亦禮之若上賓焉。嘗遊廈門,偶於途中睹一西人 欺凌一華人,又有一人袖手旁觀,其色若自得者。大獅恥之,乃擊旁觀者之頰而罵之曰:『若視同胞受辱, 不引為恥,反顧而笑之,誠無恥之尤者也』!西人見其勇,亦遽退焉。 光緒乙未,大獅聞臺灣割於日,甚不平,乃散其家資,募死士拒強鄰。卒以眾寡不敵,敗竄泉州。然日人憚之, 威逼閩官,謂若不予大獅,當興師問罪。閩官懼,亟索大獅,獲而囚之。大獅泣曰:『吾寧見殺於本國,不願 被赦於他邦』。閩官不可,遂畀日人。日人甚敬之,呼為烈士,欲降之。大獅不可,乃不屈死。」
  6. 洪棄生(1906年).臺灣文獻叢刊/五九,瀛海偕亡記/瀛海偕亡記 卷下.原文:「大獅散眾走廈門,舊部往從之,遷居同安,頗僨事。後二年,日兵會清官拿回處死,外國群非清庭不能保全國事犯,辱!」
  7. 臺灣文獻叢刊/二八〇,臺灣詩鈔 卷十,錢振鍠《弔簡大獅》
Advertisement